唐朝开始,在宫廷里出现了一批以宫廷画,侍女画为题材的职业画家。
古代没有影像技术,遇到重大事件,需要这批职业画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。画家不但自己一生以绘画为职业,还会将工作传给儿孙,这让中国绘画的技巧能得以传承。
初唐时期的阎立本(601年—673年)是隋朝时期大臣阎毗之子,与哥哥阎立德,父子三人都以绘画闻名于世。
阎立本创作的《历代帝王图》卷(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),长51.3厘米,宽531厘米,画了历朝共十三位重要皇帝。分别是:
西汉昭文帝刘弗陵、汉光武帝刘秀、魏文帝曹丕、吴主孙权、蜀主刘备、晋武帝司马炎、陈宣帝顼、陈文帝蒨、陈废帝伯宗、陈后主叔宝、北周武帝宇文邕、隋文帝杨坚、隋炀帝杨广。
1)昭文帝刘弗陵
西汉昭文帝刘弗陵采用轻徭薄赋、与民休息的政策,开启了“昭宣中兴”的良好局面,可惜二十一早逝。画中人物面相年轻,身材略显矮小,帝王之相稍逊。
2)汉光武帝刘秀
汉光武帝刘秀,文韬武略比昭文帝刘弗陵强多了,体现在画中身材更为魁梧,身边陪衬的官员更显卑微。
3)魏文帝曹丕
魏文帝曹丕博闻强识,才艺兼备,促成了天下统一的趋势,有一股庄严的帝王气概。为表现曹丕心地狭隘,阎立本将曹丕的脸部表情画成目光敏锐略带挑衅,一副骄横不可一世的神态。
4)吴主孙权
吴主孙权偏于一偶,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,面貌谦和,帝王之相比曹丕弱了不少,体态也比曹丕瘦弱。
5)蜀主刘备
蜀主刘备的看上去有些疲惫,眉头紧锁面相忧郁,口微张,一副欲吐心声而又不可言的表情。阎立本画出了刘备戎马一生却兴复不了汉室的无奈。
6)晋武帝司马炎
晋武帝司马炎和曹丕一样,都表现出了庄严的帝王气概。区别是曹丕未统一天下,双臂自然下垂,司马炎是开国皇帝,双臂张开,让身边陪衬的人物显得卑微,突显了君临天下的霸气。
7)陈宣帝顼
偏安江南的陈朝的帝王们整体上都缺少股英雄气,和曹丕司马炎的帝王气概形成明显对比。
陈宣帝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,软弱无能的帝王,阎立本将陈项画的两眼无神,皮肤松弛,体现出他的平庸。
《历代帝王图》里除了13位帝王外,还有46位侍者,其中陈项的侍者最多共有10位,各人表情迥异,抬着行辇侍者有的面作苦色,有的回首企盼,有的则专心恭敬地侍候着皇帝。身后跟着的两位侍臣,一位陷入沉思,另一位年纪稍大的面露愁容。
8)陈文帝蒨
陈文帝陈蒨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,文雅有才学,面部白净光细。阎立本将陈朝帝王们身边侍者从男性侍臣改为女性宫女,展现出对陈朝帝王们整体偏软弱的评价。
9)陈废帝伯宗
陈废帝陈伯宗,年幼登基,被叔父陈宣帝陈顼发动政变废黜帝位,年仅十九岁早逝。阎立本将伯宗的服饰主色调从帝王的黑色改为侍者穿的粉色,身边也没有男性侍臣,只有两位侍女,刻画了这位弱主的软弱。
10)陈后主叔宝
陈后主陈叔宝是亡国之君,阎立本画成用衣袖掩口的委琐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。
11)北周武帝宇文邕
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北周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很有策略能力,统一了北方。和曹丕,司马炎一样具有帝王气概。
PS:宇文邕是阎立本的外公。
12)隋文帝杨坚
隋文帝杨坚表面平和,城府极深、多猜忌。阎立本将他额头微突,眼神似在左右溜转,画出深沉有心计的神态。
13)隋炀帝杨广
隋炀帝杨广浮夸好享受,身材比例和陈后主陈叔宝一样偏小,都是亡国之君。阎立本将他画成双臂作揖,一幅虚弱无力碌碌无为的样子。
整卷线条挺拔有力,色彩凝重,帝王虽然整体偏脸谱化,但阎立本通过细节的处理,画出了帝王们的内心世界和历史评价。色彩不多,给人一种沉静古雅的观感,《历代帝王图》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艺术水平。